It was another ideas meeting at Popup Towers, and the topic had turned to our advanced Chinese-only shows. "Why can't we have an upbeat podcast for a change," David had suggested. "I'm worried listeners are going to think we're chronically depressed between our discussion of pollution, academic bribery and corporal punishment." The room hung silent. "Couldn't we have a happy show about family and love or something like that?"
 said on
May 15, 2013
在美国,父母搬家的时候会考虑到附近学校的条件,但是跟中国父母的“陪读”习惯来比没有那么疯狂。
 said on
May 16, 2013
@trevelyan,

这个intro算不算戴氏经典Sarcasm? :)

--Echo

echo@popupchinese.com
 said on
May 18, 2013
Another great podcast!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get the audio for the vocabulary words posted?

Thanks,
 said on
May 18, 2013
美国父母不应该太关心孩子的成绩~~~但对运动来说他们跟中国父母一样疯狂。父母一直从小陪孩子打球,花很多钱找最好的教练,去很多地方带孩子参加比赛。孩子进入高中父母真会控制他们的生活。在美国当裁判真的是很恐怖的角色因为父母觉得比赛特别重要。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学把大部分奖学金给好的运动员。我也以前是挺好的运动员但是我们书呆子不太喜欢美国父母的优先级。应该有比较多“学霸”奖学金!有时候我羡慕亚裔朋友们因为父母很关心他们的学术(但是他们说我疯了)。我父母说拿了B就行,批评我因为选择了太难的课程没有时间跟朋友出去玩。中美教育方法的区别真的很大。
 said on
May 20, 2013
@孔瑞,

哇,真的是有很大的区别!那在美国进入大学以后,运动还是占这么大的比例吗?会不会学习变得更重要一点?毕竟未来找工作跟运动的关系不是很大,对不对?

--Echo

echo@popupchinese.com
 said on
May 20, 2013
@Echo

必须看是什么大学 - 在很多大学运动时特别重要,有时候比学术还重要。大学运动员希望毕业之后当专业运动员 (不少好的运动员不需要毕业)。 在美国,大学运动是个数百亿美元的业务,有时候大学队的粉丝比专业队多。橄榄球是最受欢迎的运动,但是篮球也很火。一个大学队有十一万座位的橄榄球体育场。最好橄榄球队的教练每年收入大概五百三十万美金! http://www.mrsec.com/2013/05/forbes-college-football-coaches-arent-overpaid/

其实最大的体育场都是属于大学队,专业队的体育场小一点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American_football_stadiums_by_capacity
 said on
May 29, 2013
Echo, 在一开始的时候miaomiao说:”我们的父母培养这么优秀的我们“ 然后你就说 ”好冷呀。” 这是俗语吗? 我没听过这个用法 。。。但感觉我能明白什么意思。帮我解释一下可以吗?看看我理解的对不对。 谢谢哈!
 said on
May 31, 2013
@jonp31,

我的意思是说,她好像说了一个“冷笑话”一样。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都想抱怨我们的家庭教育,所以她说这样的话只是出于客气的原因,所以我有点儿讽刺地说她说的话听起来很假。

--Echo

echo@popupchinese.com
 said on
June 15, 2013
你們談這種話題時,我覺得該請Brendan或者David之類的沒在中國成長的人來比一下,這樣會更有趣的。更何況可以讓他們講點地道北京話促使我們學生繼續努力!

謝謝你們,加油!
 said on
June 15, 2013
@trevelyan & Brendan,

看来最近让你们在播客里说中文的呼声越来越高啊,是不是亚历山大?考验你们的时刻到来啦。

--Echo

echo@popupchinese.com
 said on
June 15, 2013
I actually don't think I'd have much interesting to add to this conversation (great job, mother!). Oddly though, Nicole was complaining about this the last time we chatted, so it may be a national Chinese thing.
 said on
June 15, 2013
@Trevelyan,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have Nicole back as a host for a few podcasts? Missing her terribly...
 said on
July 3, 2013
At the risk of sounding like a broken record,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have audio files for the lesson vocab lists? Thank you :-)
 said on
July 25, 2013
高级播客记录【中国的家长】

Echo: 大家好,欢迎来到泡泡中文,我是 Echo。

妙妙: 嗨,大家好,我是妙妙。

Echo: 今天我跟妙妙呢给大家带来了这个高级播客,话题是。。。

妙妙: 我们要聊一下【中国的家长】 。因为我跟 Echo,我们两个人也是讨论了很长时间为什么要给大家做这一些节目。

Echo: 对,我们俩可能现在是伸手(??)折磨之中。

妙妙: 没有啊,我们的父母培养了那么优秀的我们。

Echo: 好冷(??)啊。我们的父母,就是80后的父母,大概是在50年代。。。

妙妙: 我觉得我们父母,中国的这一代父母,他们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父母。

Echo: 没错,没错,有很鲜明的,典型的这些特点。比如说好的一方面就是,我觉得,中国的父母很多都是为了。。。

妙妙: 有一点,他们特别有牺牲精神。

Echo: 对对对,我刚要说,为了孩子,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个感觉。

妙妙: 我觉得是无条件的一种牺牲。

Echo: 没错。因为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对吧,然后就等于父母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

妙妙:对。

Echo: 比如说,这个,就是,小的时候就不用说了,是吧,可能就是照顾我们什么的啊,等等都很多。

妙妙: 各样的物资条件,在不太丰富的情况下,还是给我们提供最好的。

Echo: 没错。就是可能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是:“啊我啊,这个吃的不好,穿得不好,给你吃好的,给你穿好的,你是这个家里享受最优越条件的人。

妙妙: 你知道我最害怕我父母跟我讲的是什么吗?就是,我爸最经常跟我说:“我那个时候没机会,你现在有机会了。”那种给你的感觉,就是那个压力。你现活在这么充满机会的一个时代。

2:00

如果你做得不够好的话,那全部都是你的问题。这个是我最经常,从小到大经常要听到的一句话。你赶上的是一个好时机,然后你不要浪费这个时机。

Echo: 这个,我觉得,关于这个父母的抱怨我们都来说。先说他们牺牲了什么,对吧?很多的这个,比如说这个财力上的,对吧,然后很多父母,就是像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有一个特别典型的特点。就是在,我们长大以后,成年以后,比如18岁以后,或者是大学毕业以后,还是不能放手。就是,还是愿意比如说在经济上,这个,亲近自己的所有,支持我们,比如有很多的说现在,结婚,就是年轻人结婚对吧,买房子,很多的首付,或者是全款,都是父母付的。

妙妙: 如果是按正常来讲,中国的年轻人,20多岁,30多岁结婚,基本上想卖一套房子。。。

Echo: 你是买不起。

妙妙: 是买不起的,是没可能的。所以父母一定会就是在这方面会做支持。这已经成为一种。。。

Echo: 就惯例了。

妙妙: 对,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因为每一家都是这么做的。

Echo: 对,然后买车,或者是找孩子工作,对吧,就好多这些都有。然后他们就是,基本上我觉得我们这代父母,他们都是,他们的人生目标都是为饶着孩子的,没有自己的生活。

妙妙: 对,好像,其实,这个我没有跟我父母实际上跟他们聊过。他们都觉得,这个就是理所应当的,该做的。这个,你是从这个物质的条件的角度,然后我觉得更大一定程度上,就是父母在我们的,在他们的子女教育上面做的这个投资,花的这些精力,我觉得也是一笔不小的,从财力上,从精力上都是一个很大的一个牺牲。

Echo: 对对对。比如说很多父母就经常会说:

4:00

“我要砸锅卖铁,也要把你送上学,就供上学,然后,而且不但让你上学,还让你上很好的一个学校,对吧?比如说现在这个各种小学、中学什么都是择校,对吧,有很多这种高往(??)的择校费然后上大学,然后这个,上大学或者大学毕业以后送出国,一下子就。。。

妙妙: 我不知道陪读现象这个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还是其他地方也有。我听说就是有陪读,一个是为了上一个好的高中就可能是夸一个非常远的区,就是在同一个城市,或者就是搬到别的城市去。就读一个特别好的高中为了能上大学,当时可能孩子还小,所以父母就选择就去陪读。可能在学校旁边就是租一个房子,然后就陪着。

Echo: 对,或者是,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就会买那种学区房。

妙妙: 或者是等出了国或者是,比如说等高中就送出国去了。觉得又不放心,所以举家就搬到或者别的地方去。

Echo: 或者更夸张的是,就是比如说这个夫妻两个人没办法举家搬走的,就一个人,比如说这个妻子跟着孩子去了国外,然后这个丈夫留在国内继续工作。

妙妙: 有这种现象。

Echo: 长期分局。这个我觉得不是很少见的。

妙妙: 其实我在想,这一点儿给孩子多大的压力。

Echo: 你是从孩子的角度。

妙妙: 对,我是从孩子的角度。

Echo: 但从父母的角度,“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所以就是我们刚才说这么多牺牲,就是中国父母的那种特有的牺牲精神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给孩子这个压力。还有,就是可以说剥夺了孩子自由的一个权利。就是说我为你付了出那么多,那么相应地我也是有要求回报的。或者是说,我不是说要求回报,但是你应该给我回报。

妙妙: 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双刃剑,就是说父母做出那么大的牺牲,一方面我觉得我们

6:00

作为就是接受这种那么多的给予,这个接受繁荣,我觉得是,不能说是受之有愧,但是我们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一种,都是有代价的。

Echo: 所有的都是有代价的,对吧。你来说一说你觉得你的父母给你的这些牺牲,最后的代价是什么?

妙妙: 哎呀,我觉得最明显就是提前在上学这方面。就是从小学,幼儿园不用说了啊,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每一步都得是我父母,那个。。。

Echo: 给你安排的。

妙妙: 不能说是给我安排的。就是但是每一步他们都得参与,都得推我一下,我才能够上。比如说上小学,就是一个好的小学,因为它是能够选好的中学,所以我就选了上学校去,因为我们家并不住在这一片儿地学区。从小学就开始择校,初中择校,中学择校,高中择校,然后直到大学, 就是。。。

Echo: 那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高考前报这个大学志愿的时候是你自己拿的注意吗?

妙妙: 志愿,选专业是我自己的注意。学校,他们参与了一部分。

Echo: 因为我当时高考的时候,我自己是全部都是我自己决定的。我父母也挺支持我的决定。他们觉得我的决定应该还行,所以他们也没有过多参与。但是我知道在我身边是我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父母帮他们写的志愿员,后者是父母帮他们选学校。这是你的未来,都是你的父母写下来的,你父母帮你计划的。我觉得你可能更大的困扰是在你的学校里面。我自己是这样。从上学没有过任何问题,我也没有择校,也没有过多的花我父母的钱。然后呢,也没有,就是也没有这种父母的控制,或者说我父母觉得: “啊,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已应该考虑成就。”这方面没有。但是我的问题是在这个,大学毕之后凸现出来的。就是在个人问题。

妙妙: 对对对, 80后我们这个代,就是独生子女,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特别大的矛盾出浮现来了,而且越来越多的浮现出来了,

8:00

也是一个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现象。就是父母开始。。。

Echo: 逼婚。

妙妙: 对,简单得来讲是逼婚。说好听说一下,他们开始就想用各种办法去,希望能够参与到你未来的,这个重大人生决定里面。

Echo: 又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很多人现在说,他们上大学的时候,或者他们大学毕业之前,父母不让谈恋爱,觉得这是早恋。大学毕业以后开始逼婚,就是说:“啊,你快一点结婚。”就变成了剩女。

妙妙: 对,这是一个特别无奈的一种,就是我们要面临的一种境况。就是说,之前不让我们接触,之后又立刻就是向我们找个伴,这是一种特别不现实的一种期待。

Echo: 对,而且我觉得,这可能是我自己的这个性格里面是特别不愿意被摆布,被安排的。有这种性格。所以我在对这个问题上,就是反应的特别尖锐。

妙妙: 你是有很强烈的地方。

Echo: 反抗的精神,没错。我就是要为了这个自己的自由来争取。然后我包括,我先现我包括在每周末回我父母家,我父母都会给我很多压力,就说:“啊呀,你是剩女啦。”然后:“你要赶快结婚。” 然后,这个:“再不结婚,嫁不出去啦。”然后,等等,等等。或者是,甚至包括比如说,平时我父母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也是。就是基本上三句话就离不开这个话题了。

妙妙: 其实,我觉得,就是,所有的这些表现只是因为父母,在我的这个说法,父母对我们是没有断奶,就是从小到大一直没有。

Echo: 他们也自己没有断奶。

妙妙: 对,就是他们都需要认为自己需要参与进来。

10:00

其实,说实话呢,目前我们做到这个阶段(??)我们没有结婚,将来我们结了婚以后还会有。生孩子,还会有很多别的事情,还会有很多很多类似的事情。

Echo:这是情不自禁。

妙妙:对, 这是情不自禁的事情。

Echo: 我的父母说最大的谎话,就是:“你结了婚我就不管你了。”这我觉得全是谎话。

妙妙: 我爸是这样说,我爸就是说:“你总要为将来做计划。”我后来跟他说,我说:“我每一步你都要担忧。你这个担忧完了,还会又下一个,就是没完没了的。

Echo: 永远不会放手的,没错。

妙妙: 对对对。所以我说,这个是,我可能我父母不会直接地跟我说:“你什么时候找男朋友?你的男朋友什么时候带回家来让我们看一下?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可能不会这么直接地问,但是会用另外一种表现的方法, 就是他们特别地忧愁,也不能说特别忧愁。

Echo: 自虐。。。

妙妙: 他们会让我觉得,哇,他们很担心我。我怎么可以这样!他们好担心我。

Echo: 这也是另外一种变相的给你施加压力的一种方法。

妙妙: 我也知道他们不是故意的,他们是自己控制不了的。

Echo: 对对对,肯定不是故意的。他们是担心嘛。包括我父母的这种,不停地在念叨你啊什么的,这也是这样,都是不同的表现。我可以理解他们的这种初衷,他们这种,这个源头在哪儿,但是我觉得不能接受。

妙妙: 可以理解,但是还是很难接受。

Echo: 对,我觉得是不能接受这中事情。

妙妙: 我觉得,就是经过这些事情,我觉得是,作为下一代,作为我们,就是当然有成长,但是我觉得中国的父母也需要成长起来,就是像你刚才说的。他们也需要断奶。他们应该知道。。。

Echo: 他们也需要断奶。因为他们只是有了一个孩子,他们的人生几乎全部都是为了要了这个孩子进行的。所以突然有一天我们说:“好,我们长大了,我们要离开家了。他们就受不了。比如说。。。

妙妙: 我觉得这个社会其实对我们这一代的父母也非常非常地残酷,是非常残酷。

12:00

我觉得从各各方面我们都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父母会做出这样让人觉得挺奇怪的决定。可能在其他的国家,或者其他文化中没有的。不知道是不是有类似这样的情况。

Echo: 我觉得应该没有那么厉害。

妙妙: 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代父母他们过去那些经历,比如说,年轻的时候应该是经历过文革,就是没有机会去,在年轻的时候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Echo: 对,而且他们很少经历过真真的,就是,反正我的父母那一代很少经历过真真自由恋爱,他们都是介绍。比如说,有介绍人帮你介绍,然后大家觉得条件差不多就可以了。而且在他们在那个年代,就是男女结婚的标准就是在一起过日子,然后呢,这个,两个人的经济会比一个人会更有保障,就够了。别的什么,爱情,这个爱情在中国是一个新的词。

妙妙: 爱情在中国可以慢慢培养。

Echo: 可能是,或者说,我们父母的年代一辈子都没有爱情。

妙妙: 这个倒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我父母我知道是自由恋爱,而且他们现在还是挺相爱的。这个是,在我看来是挺个别的一个例子。因为我其他的亲戚家里面也是,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那个就像你这样说的,很典型的那种。但是不管怎么说,因为他们身上,就是承载的一些过去的历史上的一些影响致于把他们已经情不自禁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Echo: 他们想让你帮他们完成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比如说我父母的这个大学梦,对吧。他们觉得,在我父母看来,学历史特别重要的。他们觉得自己当初年轻的时候没能上大学,那我的孩子就一定要上大学, 对吧?或者是,我父母觉得他们自己结婚比较晚,所以他们希望我早一点结婚,早一点要孩子,就是这样。然后我觉得,对不起,那是我的人生。

妙妙: 我觉得这个。。。

14:00

Echo: 就很多的男的或者女的,他们不到结婚,不管他们多大,可能40岁30岁也是要一直住在家里的。这是父母觉得一个特别正常的事情。

妙妙: 挺奇怪的呀,现在,我觉得现在看起来。。。

Echo: 就如果让你现在搬回家一起住,你能受得了吗?就是长期住。

妙妙: 其实,会觉得不适应。

Echo: 对,你会觉得很难。

妙妙: 对对对。其实他们不对我有任何感受我也会觉得违背一些规律的。就是说,如果你已经是成人了,你其实应该独立的,因为你去看这个大自然,这个自然界里面的规律,对不对?

Echo: 没错,而且,就是各方面都觉得不适应,比如生活不习惯啊,作息时间啊,都会不适应。我觉得,你要是现在让我搬回到父母家里去住,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妙妙: 你是已经跟你的父母大好(??)擂台了已经。

Echo: 没有大好(??)擂台。我觉得我是,也是在一步一步地影响我的父母,希望他们能改变看法。就是要不然这是没有办法,这是一个持久的战(??)。

妙妙: 我觉得,真的,这个中国的父母,这是一个群体。就是不是他们一个人有这么个想法。你那个时候读书上学,因为没有时间,就是学习压力大,然后父母就包办了,什么都替你做, 你也不用做任何的事情。

Echo: 他们还有一个口头禅;“你只要学习好,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

妙妙: 对对对,“只要你读书高,其他的你都不要浪费时间。”

Echo: 对,任何家务什么都不要做。

妙妙: 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啊OK,有道理,因为确实那个时候我们压力大,我们确实也没有时间做什么东西。

Echo: 那时候我也不觉得有道理。

妙妙: 啊,是吗?

Echo: 但是这个确实给养成一个坏习惯。就是我到今天,只要去父母家我什么都不作,然后我父母都很抱怨。

妙妙: 你会觉得理所当然。

Echo: 我父母会觉得很抱怨,他们就觉得:“啊,我们那么大的岁数了,你回来又不帮我们忙等等等,又说我一大堆。然后我自己觉很理所当然。就我自己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我自己也觉很理所当然,因为我觉得已经习惯了。

妙妙: 真的是被迫地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Echo: 但是我自己在自己家的时候我就会做所有的事。

妙妙: 对,没错。

16:00

Echo: 但是如果我一回到家。。。

妙妙: 对,一回到家,就忽然间又进入这种模式,变成一种懒身模式。

Echo: 对对对,又被激活了。

妙妙: 对,不是被激了,你又回到你过去那种就是很懒散的一种模式。

Echo: 你会自动回这个模式。

妙妙: 对,然后他们,我父母就是不会过多的斥责,他们也就很顺从(??)自然地就把你的衣服啊整理好,然后把饭也做好。然后你吃完饭,他们也去洗碗。就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地自然。你至于,你有的时候觉得,哦,这没什么问题,但是你仔细去想想你觉得,这已经不太对了,我都快三十岁的人了,然后我到父母家,还是饭来一口依赖伸手(??)。这是挺不可思议地已经。然后有的时候就是我试图改变一下去帮他们做一些事情,然后。。。

Echo: 他们也不习惯。

妙妙: 对,他们不太习惯, 他们说:“没关系。”

Echo: 或者有时,他们会说:“哦,你别动那个”,还把你当作三四岁的小孩子,“你不知道放哪儿”,或者“你不知道怎么做”什么之类的。有很多这种情况。

妙妙: 实际上,每次回去,都让我小困惑的一些地方。就是不知道我突然间改变了,他们还会不会,怎么讲,他们会不会觉得适应。再有一点,我觉得中国父母身上体现的,就是一个是牺牲,我还一点我不觉得他们是图回报的那种给予,就是,比如说你想近一些孝心或者为他们做一些事情。

Echo: 不是钱的。他们不是要经济上的。

妙妙: 不是要经济上的,但是很多时候。。。

Echo: 我觉得他们是有那种,就是,彼此的依赖感。

妙妙: 对。

Echo: 就是,你也不会远离他们,他们也不远离你。而且呢,在你的人生重大决定当中他们都要参与进来。因为他们担心你。因为他们觉得你还是他们的小孩。你还是很小。你可能会做错选择。你可能不懂。你可能会被骗。

18:00

妙妙: 你至于,我们更加地容易不懂,更加地被骗。

Echo: 那肯定就是这样的。

妙妙: 对,但是,对,我觉得你说得没错。就是中国父母,他们认为这种爱,是互相依赖的那种爱。很传统的,跟shentigu的(??)一种方式。他们已经不需要特别批判思考的教育方式。觉得,啊, 大家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也就应该这样做。对我来讲,你重新回过头来去想,如果我从来没离开过家,。。。

Echo: 。。。你也就离不开了。

妙妙: 我也就离不开了, 真的,真的。

Echo: 对吧,或者你同龄的朋友当中肯定还有这样的,就是跟你同龄的, 但是结婚啊什么,生子啊,都是在家长附近。

妙妙: 其实,对我来讲最大的一个分界点,就是大学离开家。对,我有很多的高中朋友,同学什么的,大学同学,同样的城市,所以,就是以至于,他们就一直就真的是事从来没离开过家挺。

Echo: 对对对,我的父母当时,因为我是大学,什么的,都是在北京上的。所以呢,等我大学毕业以后,就搬出去自己住了。但是我父母到今天都不能理解这个事情。

妙妙: 更于怀疑,对吗?

Echo: 对,他们到今天都觉得,你没有结婚的一个女孩子自己再外面租房子住。这个简直是大逆不道。

妙妙: 对,所以说,其实你应该去别的东方上大学。但是我也知道一个朋友,他也是北京的女孩,在上海读的大学。四年过后,她还去澳大利亚留学。就是这么常时间她就一个人在外面。等她回到北京依然还是搬回父母家去住了。就是所有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Echo: 就是好像没发上过一样。

妙妙: 对,好像从来没有发生。

Echo: 你说这个让我想起另外一个事情。我也有一些ABC的朋友。或者是他们是从小搬到美国去,原来是中国人从小搬到美国去,就是这样的家庭。就是我们会想到,

20:00

哦,这种家庭,一定会更西化一点儿,或者更国际化一点儿, 对吧,会受到国外的文化的影响。我觉得很多不是啦。我自己认识了几个朋友,他们都是,也是跟我年龄差不多的,然后他们父母就开始逼婚,然后逼得很厉害,但是孩子会更好对待这种东西,他们就搬到另外一个城市,就搬到另外一个国家。但是就这样还是越洋电话不停的打。然后, 或者是很担心,说:“啊, 你现在。。。”比如说有一个朋友,她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她可能会在网上写一些文章啊,或者拍一些照片啊,就是这种的。然后她父母就很担心说:“你看你,也没有工作,你以后要怎么办啊?”就这种。

妙妙: 我记得有一次我父母坐飞机去美国看我。然后我爸爸的那个旁边的座位坐了一个台湾老太太。然后他们就攀谈起来了在飞机上,因为也没事情做嘛。老太太就说:“啊,你们是去美国做什么?”然后我爸就说:“我去看女儿。”老太太就说,“啊,是 啊?你女儿在什么地方?”他们就聊起来了。然后老太太最后说:“啊,我也有一个儿子,在什么什么地方,应该介绍你们认识一下。”说“看你们两个夫妇两个人也在面相比较和善什么,应该女儿也不错。” 在飞机上就开始。。。

Echo: 。。。就开始说你们的未来婚姻大事。这又让我想起有趣的现象。就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都有父母替孩子去相亲的这种活动。比如北京中山公园儿,这个上海人民广场,都有这种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的照片儿,然后写了一个广告就跟地摊儿一样摆在地上,然后坐在马路上旁边儿。 然后就是可能几个,这个,父母互相去看一下这个,觉得,哦,条件差不多跟我的孩子。然后这些父母之间就先谈起来了。

22:00

对,然后再去告诉孩子。对,这个很典型。你在很多国家好像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对吧?

妙妙: 哎呀,真的不知道。这个,但是这个好像有一点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我不知道是不是其他的国家会有更奇特的,另外的一些让我们闻所未闻的那种父母干预子女的生活的那个表现方式。

Echo: 我觉得在中国我们对父母的感情事就是又爱又恨。 爱恨交加都说是这样儿的。很强烈的一种感情。

妙妙: 很强烈的一种感情,确实是没错。当然而且我觉得,这也是独生子女的缘故。他们的精力没有办法分散到其他孩子身上了。

Echo: 没错,没错。物以稀为贵啦。少了就珍贵了。好吧,咋们今天时间也差不多了。我觉得像咱们们刚才抛出的那个问题,不知道在其他国家有没有一些父母对孩子一些别的独特的方式或者典型的方式。

妙妙: 这个肯定有。

Echo: 这个我们就希望我们的用户们大家都能集思广益高诉我们。

妙妙: 集思给大家了。

Echo: 好吧,我们今天就先道这里。 妙妙,你还有什么要说补充的吗?

妙妙: 就是特别期待大家在网上留言时一些什么,自己跟父母特别奇特的经历。

Echo: 对,或者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也可以给我和妙妙写信。我的邮箱是。。。

妙妙: 恩,我的邮箱是。。。

Echo: 恩,好,我们就下次高级播客再见。 拜拜。

妙妙: 下次见。拜拜。

 said on
April 24, 2014
@Echo

在我看来,中国父母比美国的更愿意赡养自己的子女,比如说:交孩子们的大学费,让他们跟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给孩子们做饭等。这是被第一代的独生子女带来的现象,对不对?有的人说独生子女被宠坏而不知道怎么照顾别人,但研究显示独生子女不比有兄弟姐妹的同龄更以自我为中心。仍然,“双独家庭”在面对种种问题,最大的(在我看来)是“隔代教育”。我听说在北京,被祖父母养的孩子的比例达到了70%。WoW!